2018年4月,一场飓风突袭了印度加登里奇造船厂,重达数百吨的龙门吊轰然倒塌,正好砸中了正在建造中的P-17A隐身护卫舰。
这艘舰船是印度政府为实现海军现代化、掌控印度洋制海权的重要一步,承载着全国上下的期待。
然而这一事故不仅使得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也让造舰计划大幅延误,面对巨大的损失和舆论压力,印度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声称倒塌的龙门吊是中国制造,并要求中国负责。
但事件背后的真相却让人啼笑皆非,随着调查的深入,龙门吊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源于另一国的产品,那么这座龙门吊到底是从哪来的?事故为何不可避免?
印度的加登里奇造船厂,位于一个沿海的战略性港口,一直是印度实现“海洋强国”梦的重要一环。
2018年4月,工人们正日夜奋战,为印度海军打造新型隐身护卫舰P-17A,这艘护卫舰是印度自主研发的重要项目,具备隐身性能,是印度提高海军作战能力的标志性工程。
然而这一切在4月17日戛然而止,当天天气突变,原本平静的印度洋海面上迅速卷起飓风,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整个造船厂陷入一片混乱。
造船厂内那座巨大的龙门吊,重达250吨,是护卫舰建造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但在飓风中却显得无比脆弱,随着狂风的肆虐,龙门吊开始摇晃,最终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
更不巧的是,龙门吊倒下的方向正好对准了建造中的P-17A护卫舰,巨大的钢铁结构砸在舰体上,护卫舰的甲板被砸出大洞,船体严重变形。
几年的努力化为乌有,风暴过后,造船厂的工人们看到眼前的场景,既震惊又悲痛,现场一片沉寂。
印度政府迅速介入,对事故展开评估,专家组得出结论:护卫舰的损坏已经接近不可修复,修复费用和重建一艘几乎相当。
而且由于造船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力有限,某些零件必须依赖国外进口,修复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这一结果让印度政府倍感压力,因为原定于2023年完工的计划因此推迟,而国际社会对印度“海上霸权”计划的质疑声也开始浮现。
面对国内的强烈不满和国际上的质疑,印度政府急需寻找替罪羊,龙门吊的倒塌被视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于是所有矛头都指向了这座龙门吊的制造方。
印度政府和民众认定,这座龙门吊是“质量低劣”的中国制造,社会化媒体上充满了愤怒的声音,要求中国为事故负责。
一些媒体甚至煽动性地提出赔偿航空母舰的荒唐要求,印度政府也在多个国际场合公开指责中国,试图塑造中国制造的不良形象。
然而在舆论狂潮的背后,一场严谨的调查正在展开,中国相关机构迅速成立调查组,对事故涉及的龙门吊交易记录做全面梳理。
调查根据结果得出,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间并没有向印度出口过任何龙门吊,这一发现使得调查陷入疑惑,既然不是中国制造,这座倒塌的龙门吊到底来自什么地方?是谁真正的责任方?
在事故的早期阶段,印度的官方和民间舆论迅速达成了一种共识:龙门吊的倒塌与中国制造存在直接关系。
这种指责源于一个简单的逻辑,中国龙门吊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事故的原因必然与中国有关。
然而真相的逐渐浮现,不仅颠覆了这一看法,更让印度政府和民众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面对P-17A护卫舰的惨重损失,印度政府和媒体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指责运动,社会化媒体上充斥着对中国的控诉。
各种煽动性言论将中国制造描绘为“低质量”和“不可靠”的代名词,一些网民甚至提出了荒谬的赔偿要求,要求中国“赔偿一艘航母”,以弥补印度的损失。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和国际媒体平台大肆宣传此事,试图塑造中国制造的负面形象。
官方媒体频繁刊文表达对中国设备的不满,称今后印度将减少甚至停止购买中国制造的工业设施,这些表态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情绪,使声浪迅速扩散到更广泛的领域。
尽管印度的指责缺乏明确依据,但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格外的重视这一事件,为维护国际声誉,中国最大的龙门吊制造企业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对过去十几年的中印贸易记录进行逐项核查。
调查结果为,中国从未向印度出口过任何符合事故描述的龙门吊设备,这一发现直接推翻了印度的指控,同时引发了更深的疑问,若不是中国制造,这座龙门吊究竟从何而来?
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印度加登里奇造船厂使用的龙门吊其实就是日本制造的,这台设备原本是为民用项目设计,其能够承担重量的能力和抗风性能远不足以满足军舰建造的需求。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印度从英国高价购得的“英国制造”龙门吊,其实就是贴牌的中国设备,这台设备曾在英国用于航空母舰建造,达成目标后被英国以翻倍的价格转售给印度。
印度政府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间接采购了中国制造,却将其视为“高端设备”,优先用于航母项目,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印度采购政策的盲点,也让印度政府的决策更加尴尬。
当真相被公开后,印度的舆论风向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此前高调指责中国的声音迅速减少,社会化媒体上大量相关帖子被删除。
曾经呼吁“索赔”的专家和媒体人也纷纷沉默,再未说到这件事,印度政府同样迅速调整了态度,虽然没明确道歉,但也不再公开批评中国设备。
官方试图用沉默掩盖事实,以减少舆论的进一步发酵,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并不能改变真相已被揭露的事实。
事故的调查的最终结果反而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中国龙门吊以其技术优势和超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广泛认可,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多个市场都依赖中国设备。
而日本的设备问题也让印度在国际合作中显得更为被动,印度又是如何在舆论中引导民意,并掩盖这些不堪细节的呢?
作为工业巨头,中国制造的龙门吊以超高的性价比闻名世界,在国际市场上,不论是造船厂、码头,还是海上工程建设项目,中国龙门吊早已成为主流选择。
甚至连美国和欧洲的造船厂,也大量采购中国制造的设备,然而印度却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显得格外“别扭”。
长期以来,中印两国在地理政治学上存在竞争,印度视中国为区域对手,不愿在关键领域表现出对中国技术的依赖。
2018年正值中印关系紧张之际,印度国内的情绪高涨,尽管中国龙门吊在技术和价格上具备明显优势,但印度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决定另寻他国供应商,以避免“政治敏感性”。
这种决策显然忽视了实际的需求,龙门吊作为重工业中的重要设备,其可靠性必然的联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
然而印度政府更倾向于选择“政治上可接受”的供应商,即便这样的选择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
与此同时,英国成为印度设备采购的另一目标,在航母建造计划中,印度从英国高价购得了一台二手龙门吊。
这台龙门吊原本是中国振华集团生产,英国用其完成了自己的航空母舰建造后,将其标上“英国制造”的标签,以两倍的价格转售给印度。
讽刺的是,这一笔交易被印度视为“让人信服”的选择,印度政府不仅未质疑其性价比,还将这台昂贵的设备优先用于航母项目,认为航母代表了国家军事工业的最高成就。
然而这一资源分配决定直接引发了护卫舰建造项目设备短缺的问题,由于英国设备被优先用于航母建造,加登里奇造船厂的护卫舰项目不得不另谋出路。
最终印度决定从日本采购一台250吨的民用龙门吊,这一选择被认为是“凑合着用”,但实际上存在严重隐患。
日本制造的这台龙门吊本质上是为轻工业或一般民用工程设计的,其能够承担重量的能力和抗风性能远远低于军舰建造的要求。
印度政府在采购过程中似乎并未深入评估设备的性能是不是满足军舰建造的需求,再加上预算和交货时间的限制,日本设备成为了造船厂的唯一选择。
航母项目被优先照顾,护卫舰项目则不得不使用次优设备,这种资源分配反映了印度国防项目中的优先级问题。
航母代表着印度军事工业的象征意义,而护卫舰项目虽然重要,但显然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这种优先级分配的后果是致命的,航母建造项目的龙门吊性能优越,而护卫舰项目却因为设备问题遭受重创。
这样的失误不仅延误了护卫舰的建造进度,也对印度的造舰能力提出了质疑。而最终龙门吊的真相与印度的指责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国际社会对事件的真实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18年的印度龙门吊事故从最初对中国制造的毫无依据的指责,到真相浮现后不得不面对的尴尬,这一事件揭示了决策失误和偏见的代价。
印度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直接采购中国设备,不惜花费高昂代价绕道英国和日本,最终却得不偿失,事实再次证明,技术合作应以实际的需求和性能为核心,而非被政治情绪绑架。
环球网2018-05-03《真实版祸从天降!印船厂龙门吊垮塌 隐身护卫舰惨被砸坏》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据武汉市第八医院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医生介绍,其实,想减肥的人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还要学会科学称体重。你们可以在早上空腹和晚上9点分别称体重,如果晚上比早上重1斤左右,说明你的状态良好,第二天还会持续掉秤;如果重2斤以上,那你就要控制饮食了。
人工智能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让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大幅度增长。招聘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二月份,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岗位招聘量同比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数据标注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超50%。目前,人工智能训练师主要是做标注类工作。
联合演训第2天,东部战区组织山东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海空域进行对海对陆打击等科目演练
“好房子”国家新标准来了,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要设置电梯,将于5月起正式施行。
从市税务局获悉,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第五稽查局根据精准分析线索,依法查处了天津市天元加油站有限公司隐匿收入偷税案件。该加油站通过个人收款码收款不入账、不开具发票、不进行纳税申报等手段隐匿出售的收益,少缴增值税等税费304万元。
桥上,两拨人爆发肢体冲突,几十人乱作一团,两边无护栏围挡,下面则是深邃山谷,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近日,一段疑似“广西一高速大桥发生群体冲突”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网友关注。
收到一箱海鲜,打开是100万现金!国企中层受贿近900万,租公寓专门放钱
近日,江苏省检察机关公布了一起国企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2023年12月,经最高检指定管辖,国企人员王某受贿案,交由镇江市丹徒区检察院办理。
前言当香港中环长江集团中心幕墙玻璃映出维港的落日余晖,93岁的李嘉诚或许正在重新审视其纵横半个世纪的商业法则。这个曾精准踩中内地城市化、全球化红利的资本操盘手,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超百万平方米却难以变现,1700亿港元内地资产遭遇流动性困局。